受偉德國際1946bv官網公共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尹西明老師邀請,北京水木九天創始人、董事長, 民革中央農業農村委員會委員王曉慶應邀于2024年11月06日晚上6:30-8:00在我校中關村校區研究生樓304教室為北理工偉德國際1946bv官網師生作題為“面向新質生產力的未來農業場景創新創業”主題報告。該講座為《數字經濟概論》《創新與變革管理》《創新創業研究與實踐》系列課程的實踐前沿專題分享系列,得到偉德國際1946bv官網 “明理講堂”系列公益講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科技成果轉化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理論基礎、組織模式與制度環境”支持。我校偉德國際1946bv官網本科、學碩和EMBA/MBA等90余人到達現場參加。
王曉慶,水木數字農業科技集團/北京水木九天 創始人、董事長,民革中央農業農村委員會委員,民革北京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湖州市人大代表,清華校友會先進制造專委會常務理事,國家農業農村碳達峰碳中和科技聯盟常務理事,中關村新型城鎮化產業聯盟理事長。2014年組建清華背景的現代農業企業北京水木九天,致力于以工業化方式來解決中國農業的轉型升級之路,在技術、資本、市場和人才以及體制改革上創建了水木蔬菜工廠模式,在浙江湖州、河南、河北、上海、青海、陜西等地實行農業場景建設。是我國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企業。
尹西明老師首先作了開場分享,向同學們提出思考問題:到底什么是新質生產力?傳統產業怎么培養新質生產力?農業也可以培育出心質生產力企業嗎?碳中和和碳達峰怎么和農業結合?當我們提到中國的農業4.0時,仿佛依然很遙遠,但王曉慶董事長和他的企業已經在河南、浙江、山西的未來農業場景建設推開實施。他用實踐向我們展示了科技創新怎么和未來農業相結合。這些都和我們《創新與變革管理》課程緊密相關。通過本次的分享,同學們可以更好的理解農業不再停留在低技術、粗放型、小農經濟這些刻板印象。而我們提到創新時,也不僅僅是停留在光伏、人工智能等熱點領域,我們可以大膽暢想新質生產力還有很多等待挖掘的空間。
王老師在分享前,希望同學們思考:中國農業為什么要轉型?如何轉型?智慧農業轉型的堵點在哪里?痛點在哪里?如何打造未來的農業團隊?如何構建未來農業體系?水木九天農業用實踐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本次講座王曉慶老師首先以“西天取經”為比喻,為同學們介紹了他的企業和團隊,如何設定目標,如何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今天的成果,以及他和團隊未來的成長展望。
發展智慧農業是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推進中國式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構筑農業產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2023 年及 2024 年中央一號文件均強調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持續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發展智慧農業,突出數據在智慧農業中的重要作用。在極端氣候頻發、地緣政治摩擦不斷等嚴峻復雜的背景下,如何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探索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全新模式?王老師在分享過程中,結合全球農業發展歷程,剖析中國鄉村振興戰略與雙碳戰略融合的典型實踐案例與模式。
王老師從創業起點開始的點點滴滴,細致梳理創業過程中所遭遇的各類問題及破解之道,以生動詳實的實際案例清晰呈現完整的智慧農業創新之路。王老師不但介紹了工廠化農業,還向MBA同學們介紹了水木農業團隊的“十步創業法”,即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突破口、行勝于言、有可為有可不為、突圍、方向保持、建立團隊、升級、脫胎換骨。這些創業方法論也讓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收獲滿滿。
在分享結束后,王老師也和同學們就智慧農業、大田農業、農業創業等話題進行了交流,來自馬來西亞的農業行業的同學也表示,通過王老師的分享,被中國農業和工業互補的前沿操作感到震撼。
之后,《創新與變革管理》課程第四組帶來數字博物館案例分享、第九組海康威視智能安防案例分享、第五組、第六組。尹西明老師對幾個小組給予了針對性點評,同學們通過案例的研究和分享,對于創新和變革這門課程有了更生動的理解。本節課通過老師、嘉賓、同學之間高質量精彩的分享和交流,思維相互碰撞,讓同學們深入了解了智慧農業、未來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