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明理講堂2022年第60期】有幸邀請到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曹植研究員為大家帶來題為“Managing material flows and stocks to decarbonize material cycles”的學術報告。報告由偉德國際1946bv官網管理與經濟學院張斌老師主持。本次報告以線上的形式開展,吸引了20多位老師同學參加。
在報告中,曹植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了地球已經正式進入“人類世”,人造材料存量已超過生物質的總重量。接著,曹植老師展示了水泥全生命周期物質流分析的研究成果。通過自上而下的模型量化水泥發展趨勢,發現180多個國家中的人均水泥存量幾乎都呈上升趨勢。隨后,又通過深入研究水泥全生命周期生產和使用,評估了水泥和混凝土循環中實現凈零排放的潛力。最后,曹植老師總結了管理社會經濟系統中的物質存量對于實現1.5度、2度、碳中和等溫控目標的重要作用。
報告后,參會老師和同學們就相關的學術問題和曹植老師進行了互動討論,報告反響熱烈,受到了參會師生的一致好評。
附曹植老師簡介:
曹植,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長聘軌助理教授、博導,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曾在美國西北大學、丹麥南丹麥大學從事工業減排、產業生態、資源代謝分析及全生命周期分析等方向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持及參與了比利時特別研究基金、中比合作研究項目、中科院戰略先導、歐盟地平線、美國能源部基金等科研項目,擔任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等可持續領域SCI期刊編輯,入選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低碳水泥標準委員會。具體研究問題和案例覆蓋全球大宗材料循環再生與減排潛力評估、建成環境與交通基礎設施的資源代謝與可持續性評估等多個領域。曾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相關研究成果被國際能源署(IEA)、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等大篇幅引述。